走进彭州市升平镇
2019-07-23 13:00:00
本网讯 , 升平镇基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在“现代都市农业组团”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升平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农业资源丰富, 水利设施完备,适宜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多年来勤劳朴实的升平人民在升平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地耕作,用清澈的地下泉水、富含矿物质的土地,创造发展了“稻田立体养殖”“菜-稻-菜轮种”等种养模式,打造了“升平蔬菜”“稻田鱼、虾”等品牌。
位于彭州市升平镇昌衡村的尹昌衡故居,最早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于1998年重修,2012年故居被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故居于2013年落成,2018年被授予成都市级家风游学示范基地。
新故居紧邻农家院落,周围植物丰茂,稻苗青青。园内绿树掩映,环境清幽。故居是川西民居式建筑,占地36亩。主要包括共和文化广场、辛亥园林、纪念群雕、止园碑廊、尹昌衡纪念馆、尹昌衡祖宅纪念馆几个部分。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尹昌衡故居扩建还特别打造了止园诗文碑廊。该碑廊共有49块石碑,全部是尹昌衡的诗和文章的精品摘录,重点突出尹昌衡身上的人文色彩。
积谷仓是升平镇积泉村的一个散居院落,积谷仓的历史久远,清末民初,因历史原因有部分地主大户需要较多的粮仓储藏粮食,而积谷仓正好地势较高,视线开阔、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于是,当地地主在此修建了很多粮仓,直至解放前夕,积谷仓也因此得名。
“双泉”位于莲泉村13、14组,以两口自然泉眼而得名。历史悠久、四季长流,水源充足,是800余亩农田的灌溉水源。二泉相距十米左右,呈东西并排状,径丈许,西水小而东水大,合水于东,汇流至下,晶莹碧透,甘甜清洌,天旱而不涸,雨涝而不溢,村人吃水全赖于此。由于村中有此二泉,故以前村名亦曰“双泉”。
相传在清朝,“湖广填四川”的十大姓氏之一的陈氏家族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移到这里定居下来,陈氏家族的女儿们经常在泉边洗衣服、玩耍,当她们发现明亮如镜的泉水映衬着她们的美丽面孔时,她们自己会更美,于是就经常到泉边梳妆,于是取名叫“妹儿泉”。清澈的泉水下面鱼虾成群,人们经常在泉里垂钓鱼虾来喂家里的猫,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变迁,当地的人们就叫它“猫耳泉”。曾经的泉凼早已改变了模样,被堆砌的卵石、仿古的栏杆所围绕……藏在升平镇广圣村的“猫耳泉”,能否勾起你童年夏日的回忆?
升平镇是彭州城区近郊的农业大镇,这里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镇内河渠纵横,泉眼众多,地下水源十分丰富,为养殖生态的“稻田鱼”“稻田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每年水稻栽插完毕后,镇内农民就习惯将拇指大小的猫猫鱼放入稻田,不需人工投放饲料,任其在稻田里自然生长,待到水稻抽穗、晾田控制分蘖时,便是品尝稻田鱼美味的最佳时季。稻田鱼肉质尤其细腻、鲜美,完全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不喂养饲料,不喷洒农药,既能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帮助稻田松土,鱼产生的粪便还能肥沃稻田,促进水稻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的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2017年,升平镇从湖北潜江引进小龙虾,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在彭州,人们一提起稻田鱼、稻田虾自然就想到了升平。稻田鱼虾已成为升平镇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稻田里,除了养鱼虾,养鸭子也是一种生态养殖方式,鸭子在田里自由活动不仅不会破坏庄稼,而且还能促进水稻的茁壮成长,还有“除草、除虫、鸭粪施肥、戏水壮根、活土抗病、种养循环这六大功效”。
近年来,升平镇将稻田生态美食和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从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稻田鱼虾美食文化系列活动。放游鱼虾、捉鱼、钓虾、品尝稻田美食……活动内容精彩丰富,热闹极了。
来源:四川食品报道网 编辑;杨国宇 责任编辑:王广兴 运营人员:刘萍
推荐阅读
用爱与理解编织和谐
…详情
2025-04-17 18:12:45
蜀味江湖菜:彭州美食新地标,尽
本网讯,(本刊记者彭友) 在彭州市朝阳中路 329 号,一家名为蜀味江湖菜的川菜馆正吸引着众多食客的目光。这里不仅交通便利,周边人流如织,更为食客们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近日…详情
2025-04-15 21:20:31
彭州政法这份户外“打野”安全指
本网讯,近日,记者在彭州政法部门了解到,一群户外爱好者相约前往城郊山区“打野”。他们带着工具和美食,满心期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起初,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他们在山林间穿梭,寻找着野菜、野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