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自制食品多为“三无”产品
2018-02-12 17:41:38
买家在评论区展示“三无”百香果原浆“爆炸”现场
自制“三无”百香果原浆销售页面
年关将至,一些风格独特的伴手礼逐渐在网上走热。其间,一些自制食品披上“手做”、“家庭作坊”、“私房”、“妈妈味道”的“外衣”,通过网上购物平台,渗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出售自制食品的商家会将“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作为卖点,向买家进行推销。但不少网售的自制食品其实暗藏安全隐患。一些售卖商家承认,他们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没有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查,保质期也是根据经验自行判断。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很多自制食品的商家不具备专业的设备及专业制作知识,导致这类“三无”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这些“三无”的自制食品,一旦发现问题,因为缺乏生产方的信息,维权的难度会比较大。对此,专家指出,网上购物平台应加强对“自制食品”商家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应增强鉴别、判断自制食品安全隐患的能力。
事件
“自制食品”网上走热引关注
一些自制食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日渐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但自制食品是否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众人争议焦点。
近日,一篇名为《有哪些食物,为了健康你一定不吃》的帖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帖文中提到,有网友在淘宝上购买了“现挖的百香果原浆”,到货后发现瓶子膨胀,打开时果浆喷洒一地。此外,帖文中还提到,这类自制食品没有正规标签、配料表、保质期、营养成分等,质疑其为何能在网上购物平台公开售卖。
帖文内容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自制食品不会添加防腐剂,原材料更加优质、新鲜,总体来说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一些卫生问题,只是偶发的、“小概率事件”。也有网友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自制食品在生产时无法保证卫生,而且储藏和运输环节中,如果没有做好杀菌和冷冻,也会引发食品变质,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现象
大量“三无”自制食品现身网购平台
2月8日,北青报记者在网上购物商城随机检索发现,百香果原浆、黄桃罐头、辣椒酱、下饭菜、豆腐乳、肉干、农家锅巴等,都是在网上购物平台上热销的自制食品。无一例外,这些食品往往以“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无色素”、“原产地直销”、“绿色健康”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蜂拥购买。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自称品质优良,价格相对较低也是卖点之一。一家月销量5440笔,出售新鲜现挖的自制百香果原浆的商家介绍,其产品“10元一斤”,而其他正规生产厂家出售的百香果酱,一斤的单价为15元至30元不等。
部分自制食品的商家为了表明是“手工制作”,还会附上生产视频,呈现出在开放的环境中,几人徒手加工、分装食品的环节。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不少卖家会使用塑料瓶、玻璃罐等容器分装这些食品,但这些食品外包装上,未标注产地、生产日期、配料,也没有附上商家的联系方式或质量合格证明等。
细节
有卖家承认缺乏卫生监督
北青报随机咨询了一名自制百香果原浆的商家,他介绍,自己的产品“干净卫生”。但在评论区,不少买家晒出图片,称购买到的产品出现异味,有白色泡沫状不明物质,瓶身膨胀,打开后发生果汁爆裂的情况。对此,商家解释称,收到产品后,“马上放冷冻(室)冰硬了再打开”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并表示产品“可以保存3个月左右”。
北青报记者询问商家,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能保证安全、卫生,商家称“来买的都是老主顾,质量都是能保证的”,但他承认,产品装罐过程中没有进行过安全检查,需要“自己注意卫生”,也没有相关的合格证书。
推荐阅读
乐至县市场监管局全力保障五一节
本网讯,五一假期临近,为确保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景区环境,4月24日,乐至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王光勇、局长林志军亲自带队,前往乐至县高寺镇秋千王国景区,开展了一场…详情
2025-04-28 18:29:13
乐至县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守护农村
本网讯,今年以来,乐至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为重要突破口,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与“事中指导”的转型升级,让执法…详情
2025-04-28 18:26:23
乐至县市场监管局:强化知识产权
本网讯,近年来,乐至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多点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乐至县成果斐然。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