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报道,报道食品
关注民生,服务民意
四川食品主流媒体
及时全新报道行业资讯
首页 > 食品人物 > 正文

菜农老郑:我种大白菜这28年

2017-11-14 13:38:08

           

                                   秋季大白菜虽然总量少了,但可供选择的白菜品种多了。

育苗棚年产200万株苗,近至昌平、通州,远至廊坊、张北,都有老郑培育的种苗。

  冬储大白菜正在陆续上市。今年全市大白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密云区,达到1.43万亩。立秋种植,立冬收获,从产至销,虽说大白菜已经不再是百姓餐桌上的“当家菜”,但是为了它忙活的仍有不少人。菜农老郑,就是这样一位。从过去每年都要卖五六万斤冬储大白菜,到如今,种植总量已减至从前的1/5,取代它的是各种各样的鲜菜,不经意间,老郑正经历着一个时代的巨变和农业技术巨大革新的年代。

  小菜田 也是经济晴雨表

  1968年出生的郑凤全,现任密云区河南寨镇南套里蔬菜种植合作社社长。南套里村实际是个水库移民村,其主导产业就是蔬菜种植业,全村有310多户,三分之一都是合作社的成员,这一百多户村民种植蔬菜的总面积达到350亩。

  “冬储大白菜,我们都叫它秋季大白菜,立秋播种,立冬收获。现在基本都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插缝种。”老郑一身厚格子衫,除了黝黑的脸庞,乍看起来他并不像个整日里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1989年承包土地,分产到户,从那时开始,郑凤全种菜一种就是28年,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从人们口中的小郑,渐渐变成了老郑。

  过去,没人能撼动大白菜“当家菜”的地位,老郑对这一点也深有感受。早些年,他每年都会种上至少5亩地的秋季大白菜,产量能达到六七万斤。那时候种菜,全靠一铁锹一铁锹地出苦力。到了卖菜的时候,老郑和媳妇儿赶着一辆牛车,拉车的牛得吃饱喝足,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一车能拉两千多斤菜,走街串巷,一天一车。

  对于买菜的人来说,冬储大白菜包含了至少三代人的温情记忆;对于卖菜的老郑来说,赚的可都是“辛苦钱”。大白菜关联每家每户,所以,他不愁没有销路。不过其他鲜菜却没有大白菜那么“时运得济”,早些年经济基础差,老郑没有条件建温室大棚,种菜就只能种些“露地”的,比如,春天就是黄瓜、西红柿、豆角,等老郑的菜长成了,大部分田里的菜也都下来了,市场一下子充裕起来,老郑的菜一下就变得“没价儿”了。

  “比如种茴香,种了一亩多地,长得都挺棒,但就是卖不出去,种的人太多了,最后只能烂在地里。当时根本不知道该种什么好。”

  转变,发生在密云农服中心的出现。这是一个专门服务农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种植的政府职能部门。“打造专业村,一村一品,中心会建议你种什么,成规模才能见效益。”老郑终于觉得种菜这件事,有奔头了。

  老郑今年地里种植的大白菜产量大约1.3万斤,只是前些年总量的1/5。从过去单纯地追求产量,到现在追求质量,老郑依靠农业技术,排期播种、排期上市,将白菜的生长周期拉长了。比如,他在温室大棚里种的娃娃菜、三宝菜,这两种白菜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人们对大白菜的需求也不像过去那么强烈,一冬天买上十几二十棵就够吃了。”现在住楼房的多了,主要是没有地方放;还有一些人是吃腻了大鱼大肉,就想吃口大白菜。老郑打了个比喻,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他眼中,小小的几亩菜田,以最接地气的方式直接反映了民生需求和物质丰裕,也见证了密云蔬菜产业从弱至强的全过程。

  最关心 安全和价格

  农业靠天吃饭,老郑的种菜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他建起了第一个温室大棚。当年,卖菜的收入就达到了五六千元,这在当时的农村,老郑这“半个万元户”何其荣耀!尝到甜头后,他以每年一个的速度,陆续又建起了4座大棚。不过,那时候的大棚大多都是土棚,大棚的每堵墙基都是靠两边支起板子,用铁锹往里填泥夯实而成的。这种土棚最怕下雨。1996年的一场接连几天的大雨,老郑的4个大棚泡塌了3个,“里面种的东西全泡汤了”,这让他当时很受打击。

  后来,在农服中心的帮助下,他再次翻建起这4座大棚,近些年,他又陆续建起3座造价20多万的育苗棚。现在这些大棚坚固,且富含“高科技”含量,在冬季不生火的情况下,下挖式的育苗棚最低温度也能达到摄氏七八度,那些不耐寒的蔬菜种在里面可以妥妥过冬,低碳又环保。

  种菜也比过去省工夫。温室大棚到冬季要覆盖厚实的棉帘,最早菜农都是用手拉拽帘子,一个大棚有70块帘子,老郑的四个棚就是280块帘子。老郑说,动作快一点,一个帘子拽上来也得半分钟。一个棚算下来就得一个多小时。尤其下雪后,帘子更沉。那时候,他买绳子舍不得买粗绳,费钱。棚上用的都是细绳,手被勒得都是大口子。现在的农业设施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老郑一个人管六个棚,他只要轻轻一按按钮,只要几分钟,电动卷帘器就能把帘子稳稳当当地拉到位。

  “菜农最关心的,一是生产基地的安全,二就是蔬菜价格。”老郑说,如果价格偏低又没有政

推荐阅读

  • 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抓春耕生产

    本网讯,(彭书惠)近日,巴中恩阳区明阳镇青木桥社区一片繁忙景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大力开展春耕生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撂荒地治理成果 的助力下,社区耕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今年的农业生…详情

    2024-04-25 15:10:21
  • 巴中雄茂能源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讯,(周宝霖)近日,在巴中市雄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这家专注于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的民营企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更在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详情

    2024-04-24 19:19:00
  • 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管理局来彭调研

    本网讯,(本刊记者彭友)  4月23日,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行来彭调研学习彭州九尺板鸭地标工作,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监管处处长孙斌,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详情

    2024-04-24 19:10:00